< >

酒文化发展至唐朝,不是单纯物质上的意义,它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268 更新时间:2022年12月16日16:53:35 打印此页 关闭

在唐朝,发展不完善的“胡人”酒文化与大唐交往过程中,其文化内容逐渐被唐朝酒文化吸纳过去,使得酒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内容更加充实、完备。酒文化发展至唐朝,已不再是单纯物质上的意义,它早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着,其发展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、空间上的传播性、历史上的继承性等特点。

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所衍生出的酒文化,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侧面写实。通过研究酒文化中酒类、酒政、酒礼、酒令、酒业等内容,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认识唐朝,从而发现不一样的唐朝,以达到真正了解唐朝的目的。唐朝又是一个“胡风”极盛的朝代,是集多民族聚居、生活的帝国。唐朝人对诸族谓之为“群胡”,即统称为“胡人”,最能体现当时民族融合现象的就是“胡人”在唐朝社会的渗透程度。

在这里,“胡”所代表的是区域上所包含的“民族”,也就是说,“胡”是众多民族中具有区域性代表的这样一个群体,是集合多个民族的一种共同表达方式。在如此民族背景下,酒文化也一定带有独特的民族色彩。研究受民族影响的酒文化,不仅能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,同时对涉及到的物质文化、精神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探讨。酒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可以从酒类、酒器、酒令等方面表现出来,在研究这些具体内容的同时,所展现的是民族间交往、问题与矛盾,最终走向融合的具体性影响。譬如酒器舞马衔杯纹银壶,便是集合了民族间智慧的产物。

唐朝酒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性在前代的基础上表现得更加突出,同时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唐朝及其往来密切的民族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交流情况。故本文以此为线索,站在文化的角度上分析唐朝酒与民族间的碰撞,探究民风开放下的大唐酒文化发展情况,同时了解其他民族酒文化发展的一般状况。这不论是对当下酒文化还是民族关系来说,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。

关于唐朝民族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,但关于民族的酒文化研究却比较少见,一般只趋于简单地历史记述。也有一些专门研究民族与酒的文章,但相对而言,这些研究成果中直接关于本选题的专门著述还是比较少的。国内学术界对酒文化的研究十分丰富、全面,但对具体朝代(如唐朝)酒文化的具体内容并未进行典型地、详尽地研究。酒文化是饮食文化下的一个子目,因此,了解唐朝饮食文化有助于对其酒文化的研究。

早在《二十世纪中国饮食史概述》[1]中对唐朝的饮食文化就有详细地论述,其中包含对唐朝酒文化研究的部分文章,还涉及民族饮食方面的内容,这为笔者寻找本文资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在此基础之上,笔者发现,唐代饮食方面的酒文化内容有:拜根兴《饮食与唐代官场》(人文杂志,1994年第1期)、张萍《唐代长安的饮食生活》(唐史论丛,1995年)、傅晓静《唐代的胡风饮食》(民俗研究,1998年第2期)、姚伟钧《汉唐时期胡汉民族饮食文化交流》(光明日报,2004年11月)等。这些文章主要论述饮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,除拜根兴《饮食与唐代官场》文中论述“饮食在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”外,其余文章趋于史料记述,研究成分较少。

此外,张景明博士的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》(中央民族大学,2004年)主要把民族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,探讨北方各民族从古至今饮食的演变、融合与发展,其中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给予笔者一些启发性的想法。真正关于唐朝酒文化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,如:胡山源《古今酒事》(上海书店影印出版,1987年)中收录有关酒文化内容各类古籍资料,其中对酒的制度、酿制酒的方法、酒与政治等内容进行详细阐释。

本文的史料来源及研究内容主要以此书为蓝本进行展开研究,具体详见本文附录内容。杜金鹏、张帆的《醉乡酒海古代文物与酒文化》(四川教育出版社,1998年)一书探讨了酒肆、酒业、酒礼、冥酒等,其中还记述了大量的著名酒人酒事,这种以诗词来进行酒文化研究是值得学习发扬的。

上一条:中国酒文化:行酒令,有着怎样的历史?背后又蕴藏着何种意义呢? 下一条:白酒文化中的“四韵”和“五意”